产品中心

  • 产品中心
  • 技术服务
  • 解决方案
MAT 检测复孔数减至 3,细胞选择关键
2025-05-06 0次浏览

单核细胞活化试验(MAT)检测的原理为内毒素或非内毒素的热原进入人体后,激活人单核细胞或单核细胞系释放促炎细胞因子(如 IL-6、IL-1、IL-1β、TNF-α) 。将供试品和单核细胞/单核细胞系共孵育后,通过ELISA定量检测释放出的IL-6,可以判断供试品中热原含量是否符合要求。


I1.png


在MAT检测热原过程中,使用单核细胞(来源于PBMC)与单核细胞系实验比对的结果显示:单核细胞系结果稳定、重复性好!


I2.png


PBMC 细胞:异质性与血源困境 

PBMC(外周血单个核细胞),主要包括淋巴细胞(T细胞、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)和单核细胞,其中单核细胞占比约12%,淋巴细胞约占88%[1]。因此,PBMC的特性、来源与组成多样。


• 供体差异:

PBMC来自不同的个体,细胞组成、功能状态、反应等存在差异,对热原反应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;在热原刺激后的IL-6释放水平上有显著差异,导致检测结果波动大,标准化难度大。

• 供应受限:

血源供应除了受献血者数量、时间及采血政策等因素限制外,还有(1) EP2.6.30[2]明确表明要严格执行感染标志物(如乙肝、丙肝等)检测;(2)在采血、处理或试剂制备过程中也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。相比于单核细胞系的制备过程,PBMC制备过程环节多,操作较复杂。


单核细胞系:标准化与可控性

单核细胞系通过其独特优势,成功破解了PBMC的某些局限性,为热原检测技术开辟了一条稳定高效的标准化路径:

• 标准化与均一性:

来源于永生化细胞株(如Mono-Mac-6),通过筛选确保细胞特性高度均一,消除供体差异,使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显著提升。

• 可控的工业化培养:

培养基配方与培养环境可精准调控,维持细胞最佳活性与功能,避免PBMC因分选或冻存导致的活性衰减。

• 抗干扰性与质量可控性:

对培养环境波动耐受性更强,确保细胞遗传稳定性与无污染风险,降低生产复杂度。


I3.png


由于要降低PBMC不稳定性带来的误差,中欧药典中规定检测孔数≥4,核心目的是通过多重复实验,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但是,单核细胞系因其均一性状态与标准化流程破解了PBMC的不稳定因素。


I4.png


据上图数据显示,4复孔与3复孔的标准曲线各浓度点准确度和精密度都在标准范围内,所以使用标准化的单核细胞系时,可以选择检测孔数≥3进行热原检测,完全符合稳定性和统计学合理性的要求,并大大降低检测成本,提高检测效率。


相较于PBMC供体差异导致的实验结果波动性大,标准化的单核细胞系能做到稳定可控,精准赋能生物制品热原检测。湖州申科基于单核细胞系开发了热原检测试剂盒(MAT法)点击文末【图片】了解更多。

I6.png



参考文献:

[1] Lise Moesby,Susanne Jensen,Erik W Hansen,et al. A comparativestudy of menu mac6 cells isolated mononuclear cells and limulusa-moebocyte lysate assay in pyrogen testing[J].Int J Pharm,1999,191:141-147;

[2] EP<2.6.30> Monocyte activation test
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