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中心

  • 产品中心
  • 技术服务
  • 解决方案
破局多黏菌素类抗生素样品MAT检测挑战
2025-10-17 0次浏览

自2025年7月1日起,欧洲药典正式全面禁止使用家兔热原检测法(RPT,Rabbit Pyrogen Test)并明确将单核细胞活化反应法(MAT,Monocyte Activation Test)作为首选替代方法,这是全球药典领域在推动动物试验替代方法方面迈出的重大一步。从依赖于动物生理反应的“黑箱”测试,转向基于明确分子机制的、更精准的体外检测,药品质量控制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
AA.png


MAT检测:细胞哨兵,精准量化热原

MAT法的核心原理,是利用人源单核细胞系来模拟人体对热原的免疫应答。当样品中存在各类型热原时,单核细胞系利用细胞含有的各类Toll样受体识别各类型的热原并产生固有免疫反应,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(即内源性热原物质:如 IL-6、IL-1、TNF-α);通过测定释放的细胞因子水平,并与细菌内毒素校准曲线比较,计算出样品中热原污染物的等效浓度。


与RPT和细菌内毒素检测法(BET,Bacterial Endotoxin Test)相比,MAT方法展现出的优势是既能全面地识别各类热原,降低热原漏检风险,又能直接与热原挂钩,体现真实的热原量效关系。


1. 抗生素类样品MAT检测难题

部分抗生素会干扰细胞状态,既可能抑制反应造成假阴性,也可能增强或非特异性激活细胞导致假阳性。使用MAT方法进行抗生素类样品的热源检测,则需要解决抗生素样品的这个特殊性问题,才能确保MAT检测结果的稳定可靠。

抑制作用(最主要、最危险的干扰类型)

增强或非特异性激活作用(相对少见)

1. 直接细胞毒性

4. 非特异性细胞激活

2. 抑制细胞因子合成与释放

5. 与内毒素的协同作用

3. 清除或中和热原

6. 制剂辅料的干扰

多黏菌素B(Polymyxins B)是一类多阳离子两性抗生素,其分子结构中由亲水性多肽环和疏水性脂肪酸链组成。该结构中的L-Dab基团有大量正电荷,能像“磁铁”一样,与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脂多糖(LPS)分子中带负电荷的Lipid A区域发生高强度、高亲和力的结合。这种相互作用在体内是其发挥抗菌活性的机制,然而在体外MAT检测体系中,却直接“中和”了内毒素的生物活性,使其无法有效激活人源单核细胞。


在加标回收实验中,多黏菌素B(Polymyxins B)表现出极强的抑制作用。如果样品中存在内毒素,其信号会被多黏菌素B强力屏蔽,导致检测结果假阴性,严重干扰MAT方法对药品热原污染风险的准确评估。


2. PyroSHENTEK MAT热原检测方案:标准化检测试剂盒+独创前处理优化

湖州申科MAT热原检测试剂盒:基于单核细胞系开发,通过量化人源单核细胞的免疫应答,检测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热原,包括内毒素和非内毒素的热原(即引起人发热的细菌、病毒、真菌)等,具有以下特点:


使用单核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,不涉及人全血,无伦理风险。

联合国内权威机构完成室间验证,与传统RPT法结果高度一致。

根据《中国药典》9012和ICH Q2等分析方法指导原则进行全面性能验证。

完善的单核细胞系细胞库资料,经国际保藏机构授权使用,无法律风险,可用于全球申报。

ISO13485生产管理体系,稳定生产质量可靠的细胞:

‣ 细胞活率与密度检查,保证每批次细胞质量;

‣ 安全性检测(支原体检查、无菌检查、内外源病毒检查等);

‣ 稳定性考察细胞遗传信息;

‣ 功能性检测(热原反应性、TOLL样受体表达等)。

热原2.jpg

PyroSHENTEK热原检测试剂盒(MAT 法)

👉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产品信息


“开源”的前处理优化方案

基于自有MAT检测平台,开发了独创的前处理优化组合方案,能够有效解除抗生素对LPS的“中和”作用,确保内毒素信号被准确检出,有效解决抗生素类样品干扰,提供可靠的结果保障。

B-02.png


3. 应用案例

(1)背景:

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样品:

• CLC:0.8 EU/mg

• LOD:0.0125 EU/mL

• MVD:2500+ 倍


(2)核心问题:

使用MAT法检测,加标回收率不合格。


(3)湖州申科解决方案:

优化前处理方式,采用MAT前处理试剂盒,解决“屏蔽”效应,检测结果得到根本性改善。

• 加标回收率:

从无法测出/远低于50%,稳定提升至70-110%范围内。

• 方法学验证:

精密度、准确性各项指标符合EP要求;

前处理过程不引入额外干扰,完全兼容后续MAT检测。

• 检测结果:

CLC<0.8 EU/mg,产品质量符合EP要求。

B-03.png

推荐阅读